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6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 上海市“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”试点建设单位
上海工程技术大学(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)是工学见长,管理学和艺术学特色鲜明,工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、法学、理学、医学、经济学、文学等多学科互相渗透、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,是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首批试点高校、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、上海市“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”试点建设单位。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。
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(其中华东化工学院分院于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)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,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,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,正式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。200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,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(创建于1951年)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。
学校拥有松江、长宁、虹口等校区,占地1308亩,总建筑面积72.51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额约35.83亿元,教学科研仪器约13.95亿元。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、电子电气工程学院、管理学院、化学化工学院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艺术设计学院、国际创意设计学院、航空运输学院(飞行学院)、纺织服装学院、城市轨道交通学院、数理与统计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、体育教学部、工程训练中心、通识教育中心等教学机构,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。
学校建立了本科、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,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;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;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,本科专业63个;机械工程、车辆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旅游管理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环境工程、产品设计、服装设计与工程、交通运输共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汽车服务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广播电视工程、自动化、工程管理、劳动与社会保障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视觉传达设计、艺术与科技、交通管理、物流管理、飞行技术、飞行器制造工程、纺织工程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、铁道工程共1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;制药工程、环境工程、交通运输、服装设计与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机械工程、自动化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车辆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;车辆工程(城市轨道交通车辆)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、铁道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4个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,交通管理、飞行器制造工程2个专业通过美国AABI认证。
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,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,学科群、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,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,与行业、企业共同构建了协同办学、协同育人、协同创新的“三协同”模式、“一年三学期,工学交替”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,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900名,其中硕士研究生近4950名。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,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。
学校不断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、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,科研核心创新力持续增强。五年来首次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——“新一代人工智能”重大项目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、国家自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、国家自科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等,共获批各类国家级项目174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项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9项等。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1项,实现了省部级一等奖的突破。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(Elsevier)发布的第七版《年度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》中,我校8位学者入选“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”、16位学者入选“2024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”。学校注重平台建设与多元合作,协同创新中心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、高校智库等省部级平台达21个。学校融合科技项目增势喜人,知识产权质量加速提升。2020年至今,获发明专利授权1245项,以专利许可、专利转让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40余项。
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6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表


.getTime()})
